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文化‘双创’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当代文化哲学年会综述
作者:     时间:2021-09-29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立足于繁荣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由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和williamhill官网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文化‘双创’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当代文化哲学年会,于2021年9月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williamhill官网、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共中央学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近60余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教授、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邹广文主持,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和williamhill官网教授、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会长丁立群分别致辞,对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泉城济南表示欢迎,对大会如期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学术交流会讨论阶段,分别由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郝良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孔伟编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王玉峰研究员等主持,学者们以“文化‘双创’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主题,围绕着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文化哲学的理论建设、文化哲学的中国话语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推进等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第一,关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基于当前文化哲学研究所遇到的困境,会议专家围绕着文化内涵、文化本质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中国人民大学郭湛教授对文化的概念和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是内含为人取向的人为程序,文化程序需不断更新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就文化描述性程序与规范性取向的统一、文化的主体性、普遍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共中央党校侯才教授在对文化和文化哲学进行界定基础上,就文化现代化、文化共同体、文化伦理化、文化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包含着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认为文化现代性是文化现代化过程的质的规定,文化应进行创造性转换、改造、重释或更新并自觉适应伦理化的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张再林教授从身体哲学视域出发,指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更为根本的生命治愈功能,强调崇尚生命自主性的重要性。williamhill官网周来顺教授则以20世纪初的俄国文化哲学为例,就文化内涵、文化结构、文化危机、文化批判等进行了探讨。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建青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王双洪副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王艳秀副教授等,则分别以施特劳斯、赫勒等个案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了文化现代性、文化悖论、公民道德培育等问题。



第二,关于文化哲学的理论建设。本次交流会学者们围绕着基于文化哲学建构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吸收中西方理论资源基础上加快文化哲学理论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williamhill官网丁立群教授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入手,指出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文化,强调文化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认为文化实践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范畴,并深入到社会实践的文化根基中,同时深入论述了文化实践理论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武汉大学何萍教授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治理问题是一种文化哲学问题,并以此指出葛兰西的文化/权力模式对于研究国家治理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williamhill官网赵海峰教授以网络空间下的日常生活批判为研究视域,探讨了日常生活重建和人道化问题。williamhill官网王晓东教授以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为研究视域,探讨了以启蒙精神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所存在的危机与限度。此外,williamhill官网刘振怡教授、杜红艳教授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杜宇鹏副教授等,则分别从当代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困境、文化规训与反规训、当代俄罗斯文化哲学的研究主题等角度,深入交流了文化哲学的理论建设问题。



第三,关于文化哲学的中国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建构既是我们所面临的复杂而艰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项承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次研讨会学者们立足于文化哲学视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鹏程研究员就文化创新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共同体概念的起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追溯,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共识是形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强调人类交往是形成人类共为的历史发展趋势。williamhill官网姜华教授基于中西之争,阐述了建构中国文化话语的基本原则与必要性,进而以此应对西方现代文化价值的挑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王玉峰研究员从冯友兰的“新理学”出发,指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术语在吸取了西方新实在论和逻辑实证主义之后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齐勇教授、williamhill官网李昕桐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李婉莉助理研究员,则分别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逻辑、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实践”诠释、现象学视角下的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文化蕴涵等视域出发,探讨了文化哲学的话语建构问题。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推进。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这一主题,学者们从文化多样性、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等角度进行了多维探讨。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通过学理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文化解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为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葆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突出彰显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效释放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张力,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出了可资借鉴的方案与智慧。吉林大学邴正教授则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文化挑战,指出了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与文明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应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积极探索和推进适应当代发展要求的哲学变革。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庆霞教授则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详细回顾基础上,阐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曲折历程。此外,河北工业大学张彤教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陈彬教授、孙庆峰讲师等,分别围绕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文化模式与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强调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的重要意义。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周丹研究员主持,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邴正教授做总结发言。邴正教授在对会议主题、会议内容总结分析基础上,指出本次研讨会理论问题突出、理论探讨深入、理论相关性丰富,是一次围绕着文化哲学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入的、富有意义与成果的学术会议。总之,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召开促进了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合作,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与推动国内学界在文化哲学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