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活动 | 正文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西多林研究员做客爱智论坛
作者: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时间:2025-06-25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19日,威廉希尔中文官网举办爱智高端论坛第319期讲座。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维塔利耶维奇·西多林(Сидорин Владимир Витальевич)带来以《作为俄罗斯哲学的开端——索洛维约夫的创造性遗产》为题的精彩讲座,带领听众穿越19世纪的哲学迷雾,揭示了索洛维约夫如何奠定俄罗斯哲学的独立品格,为现场听众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俄罗斯哲学源流的智慧之门。本次讲座由威廉希尔中文官网副院长周来顺教授主持,史书副教授担任翻译工作。

西多林研究员作为俄罗斯哲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备受瞩目。他身兼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俄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同时还担任《俄罗斯哲学》杂志主编。西多林研究员在俄国传统哲学、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多有深耕,先后在俄罗斯主要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发表《索洛维约夫研究的问题与前景》《关于克服差距:现代背景下的俄罗斯哲学遗产》《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材料与研究——时代、人物、思想》等论著。

讲座伊始,西多林研究员便点明索洛维约夫在俄罗斯哲学史上的奠基性地位。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二元割裂进行了尖锐批判,创新性地提出“他者理论”,强调文化认知需借助“既遥远又亲近的他者”。对俄罗斯哲学而言,西方哲学是典型的“他者”,俄罗斯通过批判西方哲学的割裂性,确立了自身“整体性思维”特质;在宗教哲学方面,索洛维约夫主张借助“神圣知识”整合对立范畴,认为理性与信仰并非对立,而是认知神圣存在的不同维度;谈及索洛维约夫的历史主义与主体责任,西多林教授表示,索洛维约夫将历史视为“个体与世界命运的共在过程”。然而,索洛维约夫的思想在当代也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白银时代哲学家普遍继承了他的三大遗产:对西方哲学批判的热情、“历史责任”与“个体使命”的担当,以及文学与哲学交融的思维方式。

问答环节,同学们就索洛维约夫的“他者理论”是否隐含文化优越论、索洛维约夫与德国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其思想中的“流动性”特征等问题与西多林研究员进行了探讨,西多林研究员给予了精彩解答。

讲座结尾,周来顺教授总结道,索洛维约夫的创造性遗产为俄罗斯哲学注入了“既批判西方又超越自身”的辩证动力。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索洛维约夫“既批判西方又超越自身”的辩证思想,对反思“文明冲突”“认知局限”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为俄罗斯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推动着哲学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分享,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思想共振。索洛维约夫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问题——如何平衡理性与信仰、个体与共同体、民族性与普世性——恰是当今世界分裂与融合并存的缩影。索洛维约夫的伟大,在于他始终相信哲学能够照亮人类前行的黑暗。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让这束光穿透更多的语言与文化屏障。(威廉希尔中文官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