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哲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庆专栏 | 故事哲学 | 正文
故事||哲学——潘麒羽老师
作者: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时间:2025-06-17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十一载成长之路,从学子到讲师的华丽转身!

潘麒羽老师简介

42EE0

潘麒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23年7月入职williamhill官网,现为威廉希尔中文官网伦理学教研室讲师,兼任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秘书、中国伦理学会会员。

转换身份,履行新角色的职业责任

2013年,潘麒羽踏入威廉希尔中文官网,开启了哲学学习之旅。2017年,他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博连读,并于20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归母校任教。曾经作为学生,他以专业学习为主,同时承担着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

1B3D2

入职以来,在学院领导的信任与鼓励下,潘麒羽承担起了多项工作。在担任2023级本科1班(拔尖班)班主任期间,每学期都会召开班会,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并为他们提出学业上的指导与建议。在担任教学秘书期间,他积极协助教学副院长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学生们前来咨询问题时,总能看到他伏案处理工作事宜的身影。此外,他还先后参与组织了“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国学学会2023年年会——暨‘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列宁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列宁思想研究会2023年年会”“‘中国传统伦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威廉希尔中文官网应用伦理寒假‘学术周’系列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

赓续传统,担当新时代的育人使命

在学院和伦理学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自2023-2024春季学期起,潘麒羽开始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伦理学方向的课程。授课过程中,他不断钻研如何将哲学思维与知识要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何协调好保证课程深度与吸引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并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持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授课方式。

116E2

在潘麒羽眼中,哲学是一门兼具深厚传承性和内在自我反思与批判特质的浪漫学问。从哲学专业的学生转变为哲学教育工作者,是在一代代学人的精神滋养下沉淀与成长的历程,同时也需要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勇气。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专业选修原著课程的尾声,潘麒羽以自己求学生涯中所经历的前辈学者事迹,和学生们共同探讨该书的主线议题:“幸福与人生目的”。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离世,有的人即便已过90高龄,却依然坚守在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这既是对学生们的激励,也是潘麒羽对自身的鞭策。

E95C

哲学的教育关乎生命的意义。自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以来,潘麒羽一直将生命伦理学作为自身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2024年6月,他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生命关怀教育研讨会暨《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新书发布会”,与专家学者们交流生命关怀通识教育的相关议题。潘麒羽时常思索,怎样才能为学生们带来更为生动、有趣且富有意义的课堂体验?如何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探索知识,认识并理解自我与他人、乃至自然万物的生命意义?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立足当下,让哲学服务于日常生活

在潘麒羽看来,作为基础学科的哲学,既可以是自由、独立、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象牙塔学问,也应当直面人们现实的生活世界。他始终在探寻作为理论知识体系的哲学与复杂生动的现实生活相连接的可能性。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应用伦理设为哲学学科下的专业硕士学位,潘麒羽积极投身于威廉希尔中文官网筹备申报应用伦理专业硕士授权点的工作当中,先后前往太原、北京、三明、西安、天津、大连、温州等地,参加与应用伦理专业建设有关的高校师资研修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国内专家学者探讨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探索哲学理论服务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181BA

“爱智致用,批判创新”是威廉希尔中文官网的院训,也是潘麒羽作为哲学教育工作者所秉持的职业精神。他期望自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完善教学技能和课程设计,打造创新性科研成果,将自身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让哲学为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应用价值。